学生分享

Michael (左) 与他在伍宜孙书院的香港室友Henry

拥抱多元:我与室友在伍宜孙书院的奇妙之旅- Michael MU (社会学/2024年毕业生)

2022年8月22日,我收到了一封意外的邮件。它来自我未来的室友——Henry,一位我未曾设想过的香港室友。

 受疫情影响,我在大一和大二学年的大学生活都是在线上度过。虽然在线上学习了粤语,但由于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因此常常被朋友调侃我的粤语口语如同故障的机器人一样叽叽呀呀的。而在日常听到对方说普通话时感受到的亲切感,也让我更愿意和内地的同学作伴。 

终于,我在大三时可以到香港继续余下两年的学业。在提交宿舍申请的表单时,我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希望我的室友是大陆学生」。所以,当我知道未来一年的室友是香港人时,我的内心充斥着焦虑与忐忑:如果我粤语太差,他听不懂该怎么办?香港的学生会排斥内地学生吗?在那封自我介绍的信件里,他提到了他热爱环保,不喜欢开空调;而来自云南春城的我,不习惯香港炎热的气候,我们该如何沟通这件事呢?

 直至今日,我还会回想起我们第一次见面。当他推开门的那一刻,先礼貌地敲敲门,然后轻快地走进宿舍房间,手中还端着一盆鲜绿色的盆栽。我们的话匣子一点点地打开,现在想来,说出第一句话根本没有我所设想的那般复杂。当我在跨出了第一步的同时,亦为我丰富多彩的宿舍生活揭开序幕。后来,我常常劝勉学弟学妹,不要因为担忧,而害怕和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交流,勇敢地打个招呼吧!它没有想像中的困难,反而能让你的生活开启全新的篇章。 

就像粤语课本里的安排那样,我们以香港作为谈话的主题。虽然我的粤语水平有限,但我的室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作为城市研究的学生,他打开电子地图,放大到显示小巷和街道的细节,耐心地向我描述九龙城、油麻地、南丫岛等各区的特色……后来我在这些地方游玩,寻找他当时所描述的,感受到了香港的独特的气息,认知到这城市不只是一个充满着摩天大楼的国际大都市,而是充满了故事和温度。 

我们相互理解和照应,常聊起彼此的故事。有一次,他兴高采烈地向我分享从自家菜园采摘的红萝卜和洛神花,令我惊喜不已。我也常与他分享家乡的调味品,尽管他因不能吃辣而婉拒了。每当我向他请教粤语发音,他总是耐心指导。种种细微的互动,不一而足,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些例子,都是一些琐屑的小事。但正正是这些生活上的小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伍宜孙书院的宿舍分配方式,将生活方式迥异的我们凑在一起。虽然一开始让我感到忧虑,但随着之后彼此之间的理解和磨合,却缔造了崭新的可能性。它打破了我原有的生活框框,让我有机会学习新语言,接触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 

临别之际,室友送给我一张青马大桥的夜景明信片——这是我每次回家的必经之路,我很惊讶与这份礼物背后的巧合。我和他一年来的相处,就像被一盏盏橙色的小灯点缀的夜间大桥,细细缓缓、温和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