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分享

Michael (左) 與他在伍宜孫書院的香港室友Henry

擁抱多元:我與室友在伍宜孫書院的奇妙之旅 - Michael MU (社會學/2024年畢業生)

2022年8月22日,我收到了一封意外的郵件。它來自我未來的室友——Henry,一位我未曾設想過的香港室友。

 受疫情影響,我在大一和大二學年的大學生活都是在線上度過。雖然在線上學習了粵語,但由於缺乏實際應用的機會,因此常常被朋友調侃我的粵語口語如同故障的機器人一樣嘰嘰呀呀的。而在日常聽到對方說普通話時感受到的親切感,也讓我更願意和內地的同學作伴。 

終於,我在大三時可以到香港繼續餘下兩年的學業。在提交宿舍申請的表單時,我一遍又一遍地念著「希望我的室友是大陸學生」。所以,當我知道未來一年的室友是香港人時,我的內心充斥著焦慮與忐忑:如果我粵語太差,他聽不懂該怎麼辦?香港的學生會排斥內地學生嗎?在那封自我介紹的信件裡,他提到了他熱愛環保,不喜歡開空調;而來自雲南春城的我,不習慣香港炎熱的氣候,我們該如何溝通這件事呢?

 直至今日,我還會回想起我們第一次見面。當他推開門的那一刻,先禮貌地敲敲門,然後輕快地走進宿舍房間,手中還端著一盆鮮綠色的盆栽。我們的話匣子一點點地打開,現在想來,說出第一句話根本沒有我所設想的那般複雜。當我在跨出了第一步的同時,亦為我豐富多彩的宿舍生活揭開序幕。後來,我常常勸勉學弟學妹,不要因為擔憂,而害怕和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交流,勇敢地打個招呼吧!它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反而能讓你的生活開啟全新的篇章。 

就像粵語課本裡的安排那樣,我們以香港作為談話的主題。雖然我的粵語水平有限,但我的室友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作為城市研究的學生,他打開電子地圖,放大到顯示小巷和街道的細節,耐心地向我描述九龍城、油麻地、南丫島等各區的特色……後來我在這些地方遊玩,尋找他當時所描述的,感受到了香港的獨特的氣息,認知到這城市不只是一個充滿著摩天大樓的國際大都市,而是充滿了故事和溫度。 

我們相互理解和照應,常聊起彼此的故事。有一次,他興高采烈地向我分享從自家菜園採摘的紅蘿蔔和洛神花,令我驚喜不已。我也常與他分享家鄉的調味品,儘管他因不能吃辣而婉拒了。每當我向他請教粵語發音,他總是耐心指導。種種細微的互動,不一而足,讓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這些例子,都是一些瑣屑的小事。但正正是這些生活上的小事,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伍宜孫書院的宿舍分配方式,將生活方式迥異的我們湊在一起。雖然一開始讓我感到憂慮,但隨著之後彼此之間的理解和磨合,卻締造了嶄新的可能性。它打破了我原有的生活框框,讓我有機會學習新語言,接觸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一種充滿活力的生活態度。 

臨別之際,室友送給我一張青馬大橋的夜景明信片——這是我每次回家的必經之路,我很驚訝與這份禮物背後的巧合。我和他一年來的相處,就像被一盞盞橙色的小燈點綴的夜間大橋,細細緩緩、溫和淡然。